郭家学在本次专访中从不避讳谈论危机中求死不得的痛苦,但也庆幸自己坚持创业到底,把硕果仅存的广誉远(行情,问诊)国药打造为当前市值60亿的上市企业。
涅槃重生之后,郭家学延续的是另一个“精而美”的企业理想。
重整旗鼓
在全球500强的幻梦中,郭家学驻足过数年。1999年,他借壳上市成立“东盛科技”,随后五年内大手笔收购江苏启东盖天力、青海制药、丽珠集团(行情,问诊)、湖北潜江制药;更在2004年力克华源、华润、复星等业内大腕入主云药集团,声势至顶。
“把企业做大是创业者们梦寐以求的,这是新兴市场浮躁的地方。”郭家学说。彼时,国内医药行业诸侯分立,纷纷以加速圈地,以获取足够的资源阻击对手,抢夺行业魁首。然而,过度并购占用并消耗了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大跃进”中的东盛在收购云药之后的2006年遭遇滑铁卢,2006年10月31日曝出大股东占款案,被证监会查封股权,从盛极处跌落。
“史玉柱当年有两亿多债务,可以说我当年面临的困难环境比他复杂得多”,复出后的郭家学如是描述曾经身处的困境。高压之下,他没有选择破产,“今天我们不下决心彻底偿债,明天市场就是对你的彻底不信任。这条路咱们不能走”。让他倍感欣慰的是,在股权被查封的13个月艰难岁月,东盛集团没有给员工发出一分钱工资,但却没有一位员工闹事,而每一个副总都从家里拿过钱,将房子抵押用来帮助公司。
从40岁到45岁,郭家学用五年时间潜心处理东盛遗留的问题。其中最为人知晓的,首先是历时20个月,缔造中国医药(行情,问诊)行业金额最大的一桩外资并购案,把白加黑以12.64亿卖给德国拜耳。
但不是每一桩资产的出售都像白加黑这样彰显价值。比如东盛又以7.5亿元的低价出让了所持的云南白药(行情,问诊)67%的股份,而当时云南白药总市值已达160多亿。这项决定迫于无奈——银行向东盛逼债施压,限期一个月之内还款,郭家学回忆到,“当时确实是又想保住脸面,又想保住公司,稀里糊涂卖掉了。”
一系列的“减法”后,东盛集团在2012年底偿清了全部32亿元的银行债务,将业务范围压缩到现代中药、传统中成药和麻醉及精神药品三个领域。而山西广誉远作为集团最优质的资产,被郭家学确立为战略制高点。业内人士评价,“在无法与国外公司比拼西药实力的时候,郭家学转型中药,不失为战略退守的选择”。
转轨后的郭家学对外宣示,今后他想做的企业,是“零负债”的企业,是能给投资人更稳健回报的企业。这也许是郭家学在“后东盛时期”做出的最大转变。
薪火传承
曾有医药行业分析师评价指出,“郭家学是医药行业价值的发现者,他最适合的角色应该是管理一家基金公司,因为他能发现一个行业里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且能用比较低的价格整合到自己旗下,然后再发掘价值。”
广誉远即是郭家学又一价值发掘的典例。广誉远——山西省内唯一无断代传承的企业——坐拥400余年历史,比北京同仁堂(行情,问诊)早128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药企业之一,主打产品为定坤丹和龟龄集,两者均为国家保密品种。2006年东盛科技以95%的股份控制了广誉远,无意间为重组后的转型埋下伏笔。
当主打产品缺位时,广誉远被郭家学看作拯救东盛的“未来奇兵”。对于这张王牌,他倾注了更多的心力。重整之初,东盛围绕广誉远做出两个大动作:一是流动资金补充8000万元,二是追加投资3000万元。
如今,广誉远的产品线上已经拥有龟龄集、定坤丹两个国家保密配方和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保婴散等历史品牌。尽管这一系列国药产品仍处于推广期,公司业绩释放还有待时日,但资本市场却提前反应了高预期:偿清债务后,广誉远股价从6元左右升至25元上下,股价屡创新高。
郭家学告诉我们,广誉远60亿市值背后是对正确路径的坚持,唯此才是渡过难关的不二法门。何为正确路径?其一是以诚信和担当重新赢回市场的信任,其二是企业经营理念的重构。
八年间,郭家学拒绝在原地徘徊,游学各地,广泛沟通;而两次学习考察的经历涤荡和改变了他的价值观:游历德国法兰克福时,他偶然走进了一家充溢历史气息的“小餐馆”。令他惊讶的是,拥有300年历史的餐馆竟然从未想过扩张第二家,甚至没有将店面进行大规模的改装,古老而精致的品质,300年一以贯之。
而另一次在山西晋城的参观之行让他触动更深:与动辄“富不过三代”的家族相比,战乱割据下诞生的柳氏庄园却能繁荣昌盛400余年。究其原因,就是柳氏家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敬畏。“为了不对周围百姓造成打扰,柳氏家族无论做多大官,离家10里路就要下车走回家。”他清楚地记得这个细节。
“当年我把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后,曾想转型做资源产业,但看完这两个例子后我变了,我觉得郭家学和东盛要得太多,手上掌握的资源却非常有限,全球只有500个人有机会最后登上世界500强的殿堂。但是,六十亿分之五百,人人都要做这个梦吗?”——10年前欲将东盛打造成世界500强的宏图不再提。郭家学自认,这一愿望固然值得骄傲,当下对一位“医药行业价值的发现者和提升者”,做一家“精而美”的、对历史有价值的小企业又何尝不可?
为此,郭家学摸索出一套新的模式:在每个地区选择合作股东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由对方控股51%,广誉远持股49%,以事业伙伴制取代过往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调动合作股东的创业热情。在渡过最难关口后,“千年老店”之梦又为郭家学的“坚持”打上新的注脚。
·对话·
《21世纪》:在商海生涯中,让你保持坚持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郭家学:我们选择做企业这条道路,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责任、勇气和担当。在创业初期,我有责任通过市场手段把公司做大,向世界500强企业进发。在2004年年底,东盛已经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医药集团。后来,资金链担保互保让公司陷入危机。有人建议我破产重组,可以偿还更少的债务;我断然拒绝了这条道路,如果在国企这样做,还可以换个岗位升官,但作为民企创业者,一旦个人信誉在市场上破产,就别想再做下去了。出于这样的责任感和道德约束,我选择坚持下去。资本市场也给了我们良好的反馈,让我倍感欣慰。广誉远老字号有一副传承四百年的对联:“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恰是我心意的写照。
《21世纪》:在遭遇重大压力或危机时,你保持“扛住”心态的秘诀或方法论是什么?
郭家学:2006年的危机中,我一样有过内心扛不住甚至想自杀的时候。但那时突然公司的两个高管来到我这里,仿佛冥冥之中有天意,他们劝阻我,“你如果选择死亡会让人非常失望;公司的烂摊子我们收拾不了,当年丢掉铁饭碗跟你一起创业,就是选了你有担当”。我嚎啕大哭——走到死亡边缘,却有这么多事而求死不得。
从这一天开始,我已有过濒死的体验,再没有什么比它更可怕。从走上创业道路之初就有的使命感让我最终扛过困难的时期,这种坚持是我七八年间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