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高息揽储需抓源头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遏制高息揽储需抓源头

加入日期:2011-7-5 10:18:32

  张炜

  高息揽储是金融政策的“禁区”,但如今的银行近似被逼疯了,有报道称,温州多家银行喊出0.6%至0.8%不等的日息揽储。这看似是银行“差钱”的产物,实际根源在于盈利模式转型的滞后,过于依赖存贷差。

  0.6%至0.8%不等的日息揽储是个怎样的概念?假设本金为1000万元,0.8%日息的一个月就是利息240万元,1年的累计利息已是2倍多的本金。据称,如此高的日息揽储,针对的是6月30日和7月1日。业内人士十分清楚,这些银行“咬牙”承担如此高的揽储成本,与年中考核有关。由于部分银行的存款指标或存贷比达标存在一定的缺口,不得不花血本来“调头寸”堵窟窿。

  其实,高息揽储不是个案,目前各银行普遍感受到揽储任务很重,只是日常的揽储成本没有高到日息0.8%的程度。近几个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特别是近来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普遍超过5%,部分2至7天的短期理财产品甚至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其中的相当部分用于达到揽储目的。正如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指出,各银行或多或少存在高息揽储现象,对大客户揽储采取了各种公关手段,现金返点等方式五花八门。

  就高息揽储而言,这是一个公认的“禁区”。银行高管应该清楚高息揽储的违规性质。我国《储蓄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储蓄机构采取不正当手段吸收储蓄存款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所谓“使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行为,包括利用各种名目多付利息、奖品或其它费用等。在上海,由银行同业公会发布的《存款自律公约》约定,不得“采取存款贴水、套用人民币同业间利率、提前支取享受原利率、虚增存款计息积数及其他擅自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

  如今普遍的高息揽储,在银行业看来显得“被逼无奈”。其一,流动性收紧后,央行仅在今年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商业银行的缴纳比例高达21.5%。其二,此前的贷款大幅增长,使各银行的贷存比吃紧,“存款立行”重新成为银行的生存基础。一季度末,多家股份制银行贷存比超过75%的监管红线。其三,加息步伐的滞后,不断放大负利率,6月份CPI公布后的负利率或高达近3个百分点,致使原本应该进入银行的储蓄资金被分流,储蓄吸引力下降,民间融资异常活跃。

  实际上,国内银行高息揽储的“被逼无奈”,根源在于过于依赖外延式发展,是盈利主要依靠存贷差的“恶果”。国内银行近年重视中间业务,2010年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达到45%,但存贷差在收入中的占比依然较高,起到的还是决定性作用。2010年年报显示,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9.13%,处于全行业领先地位。国内银行尚未把手续费收入当做“主食”,仍把贷款的量与价看做获取利润的主要手段。特别是一些中小规模的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能力偏弱,更看重于做大贷款规模。

  高息揽储会带来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扰乱金融秩序,加剧高息放贷。遏制愈演愈烈的高息揽储,不仅要从考核机制上变革,而且要加快商业银行的转型,从源头上抑制高息揽储。国内银行应该认识到,高息揽储虽可使报表好看些,但长期而言百害而无一利,与稳健经营的原则背离,并非生存之道。
(责任编辑:崔子常)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