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顺长城刘晓明:去杠杆初见效 转换动能在于产业更替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看市 >> 文章正文

景顺长城刘晓明:去杠杆初见效 转换动能在于产业更替

加入日期:2017-4-5 10:19:20

  □景顺长城成长之星基金经理

  刘晓明

  近期各机构发布了对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前瞻展望。其实无论一季度数据如何,在排除国际因素的前提下,在一个比较短的周期内,笔者认为今年的宏观经济会比较稳定。

  原因在于,首先2016年我国GDP连续三个季度维持6.7%增速,第四个季度达到6.8%,而PPI在连续54个月低迷后开始转正,这意味着企业销售量在增长,销售额在扩大,伴随着销售增加现金流开始变好;其次,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工业企业利润,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正增长;再次,PMI去年下半年一直在50以上。

  一直以来,我国面临着去杠杆、去产能交织到一起的局面,宏观经济错综复杂。因为去杠杆间接导致经济进一步下行,在这样的局面下,很难下决心大力推动去产能。而企业的利润上升后,还本能力得到增强,企业部门的杠杆暂时趋于稳定。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稳定的这种态势,为去杠杆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我们认为经济目前处在非常接近L型的底部,中期来看是趋平走稳的。

  小周期:经济开始筑底企稳

  回顾去年,宏观经济趋稳的运行,与几个周期行业去产能有很大关系,煤炭、钢铁等行业的一部分产能退出生产环节,但并不是退出彻底生产,相当一部分实际是去产量而非去产能,富裕产能没有真正出清,僵尸企业没有彻底消失。因此这一轮企业部门是通过“去产能”来实现了部分“去杠杆”。

  我们判断经济小周期正在结束从2010年以来的下行趋势,出现筑底企稳的迹象,主要标志如下:

  第一,各项高频经济指标出现向好企稳迹象,这预示着短期经济景气度在提升。第二,运行中的各种对冲效率进一步释放:宏观加杠杆(基建投资等)对冲微观去杠杆(企业部门),这非常有利于减轻微观去杠杆带来的经济波动性;新经济的加速对冲了旧经济的减速,旧经济在调整过程中,传统国有经济在改革,以互联网、高科技等代表的新经济的力量会进一步增长,利于经济发展。第三,大力促进国内需求对冲国际需求减力,国内投资消费两大需求均是求稳求进。

  整体来看宏观经济短期有可能在经历今年一年短暂的调整后,从2018年开始真正进入L型底部的平稳态势。

  从政策信号来看,我们观测到也是一个“稳”字,意味着对短期担忧度降低。货币政策更加趋紧,已开始向社会透露:决策者对短期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担忧已不再排在第一位,进而开始考虑中长期的重大问题,例如防风险、防泡沫,促进改革。整个中国经济的营商环境在改善,行政办事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能力与效率。

  大周期:增速下台阶尚未结束

  笔者认为本轮经济增长和变化,与历史上的经济调整都不一样,并不是周期性减速,或者简单的周期循环、而是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阶段,产业更替。

  我们一直把经济发展动能分解成所谓的“三驾马车”,过去我国整体消费疲软,出口和投资两驾马车比较强劲。投资和出口背后的逻辑就是制造业,支持中国过去30年经济飞速发展。但目前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投资率逐渐下行,人口红利没有了,竞争力下降了,一些无效产能还依然过剩的厉害,下一步就会步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经济去年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起了很大作用,去年这两大产业对于GDP的直接拉动超过2%,如果算上间接作用,例如水泥钢铁产业,去除这些元素后经济增长可能小于4%。今年开始房地产会放缓,但趋向相对平稳。整个国家企业居民没有继续大幅加杠杆的空间了。因此中期来看宏观经济会进一步下台阶,直到完成产业升级换代。

  大周期来说,经济下台阶并没有结束,增速会继续下台阶的原因在于:首先,经济总量的基数已经很大,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次,人口红利不复存在,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储蓄率进一步下降,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下降;再次,我国面临的是资源瓶颈和过去三十年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今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增长不能依靠美国等发达国家了,而是看自己如何成功转型。市场经济进一步活跃,企业家精神实践的企业会代表着中国的未来。

  基于此,我们认为中期比较有竞争力产业的将会是:消费、健康相关的大产业;成本提高后依然有竞争力的产业,如我国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不过,尽管宏观有望转好,但有些风险点仍需保持关注:比如国际形势,出口对中国的影响造成很大压力。特朗普的政策会对全球带来冲击与不确定性。

编辑: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